對於創業黃金十年結束的論調,投資大佬、真格基金創始合夥人徐小平第一個跳出來不服,他向來以豁達的心態縱橫投資圈,對於未來他很樂觀,認為「白金十年撲面而來」。
當然,徐小平並非沒有苦楚,至少三個專案的錯失讓他心痛:柔宇科技、VipKID和小紅書;至少2018年也是他過山車的一年,從年初的Allin區塊鏈到年底傳聞中的退出幣圈。
創業低潮,是投資人不願意看到的一面。很大程度上,投資人甚至不在乎一個專案是否笑到最後,畢竟天使投資多數情況下會在B輪、C輪退出,VC和PE又會在上市後退出。比如聚美優品,現在已經沒了聲勢每況愈下,但不妨礙徐小平曾經制造了「18萬美元投資、3億美元回報」的神話。
只要九個裏面一個成功了,投資人就不怕,畢竟收益普遍保持在十餘倍、幾十倍之上。因此,很大程度上,創業投資是「三年不開張、開張吃三年」的生意。
怕就怕橫向比較,在創業熱潮中,投資機構的數量也是層出不窮,當優質的創業專案減少的時候,爭搶就變得異常激烈,如果總投資專案的數量少之又少,又怎能恪守「九個活一個」的基本概率。
創業黃金十年結束的論調,由此而生,在使用者或者消費網際網路市場,各個位置都已經有了top企業的存在。在BAT從消費網際網路轉向產業網際網路的浪潮中,投資機構找到好專案變得越來越難,何況他們還需要與BAT進行競爭。
就像徐小平對區塊鏈熱情的高開低走,toB領域的創業難度要大的多,投出好專案的難度也就大的多:這類企業通常沒有爆發增長的使用者(客戶)量,沒有高頻的活躍資料,有清晰的盈利模式但盈利週期更為漫長,股票市場給予的期許往往小於toC企業,因此整體上會拉低投資機構的收益率和收益速度。
徐小平將未來比喻為「創業白金時代」,讓人歡欣鼓舞,但大家可能只意識到,白金的價值比黃金高,而忽略了白金的獲取難度同樣遠遠高於黃金,對創業的成功率是嚴峻的考驗。
在筆者看來,創業黃金十年的結束,與其說是某種風潮的結束,不如說是某種模式的變革。上一個十年的創業,是策馬奔騰和水大魚大,而下一個十年是鈍刀割肉和細水長流。前者帶有鮮明的粗放標籤,成功在資本的角力中有極大的偶然性;而後者逐漸走向精細,成功一定是技術(運營)優勢制勝的必然。
最近幾次BAT的財報也顯示,以網路廣告(營銷)為標誌的流量販賣,增速已經開始見頂,是網際網路人口紅利減弱從規模到效益的必然過程。除了使用者層面的零和博弈,網際網路謀求效益增量,要依賴技術和服務的單位附加值,而不是薄利多銷。
BAT的日子不好過,創業者的日子可想而知,從共享單車、共享充電寶的大收縮,到VR硬體、區塊鏈的一地雞毛,脫離了正常現金流轉的使用者規模決勝論,對於創業者越來越不適用,「黃金已經不夠用了,還得抓緊時間找到自己的白金」。
(文章來源:北京商報)
(責任編輯:DF387)
http://www.kubonews.com/2018120438924.html
每日即時更新新聞,請上:http://www.kubonews.com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