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甲瑪銅礦投資建設伊始,中國黃金集團所屬的西藏華泰龍礦業開發有限公司就許下了“建一座礦山、綠一片環境、扶一方經濟、富一方百姓、促一方和諧、樹一座豐碑”的承諾。如今,時間已過去10年有余,礦山建設情況如何、是否兌現了當年的承諾?記者專程前往,一探究竟。
昔日亂石溝變身公園式礦山
記者前往甲瑪時,最后一場雪剛剛落完,桃花開了。從拉薩市區驅車東行約60公里,在墨竹工卡縣境內下高速,進入一條小公路,路旁是頗具民族風情的藏族村落。這條路就是華泰龍公司投資2340萬元修建的旅游專線公路,連接高速公路與礦區,全長9.5公里,路兩旁栽種了8000余棵金絲柳。
進入礦區,海拔已是4000多米,碧空如洗,白云悠悠,遠山寂靜。礦區內道路整潔,栽種的各式花草隨處可見。
而在10幾年前,甲瑪銅礦還是個爛石溝。幾家礦山企業小規模、散亂無序的開采,造成草場破壞、污水橫流、黃沙漫天的局面。2007年,華泰龍公司完成甲瑪礦區144平方公里范圍內4個采礦權、5個探礦權、8個礦權人、15支包工隊伍復雜礦業權關系的整合工作。整裝勘查累計探明地質資源儲量折合當量銅近2000萬噸,比整合前增加了20倍。勘探完成后,甲瑪銅礦項目一期建設快速啟動,僅用時18個月,在雪域高原建成了一座現代化礦山。
華泰龍公司總經理王平介紹說,甲瑪礦區地質環境復雜,生態環境脆弱。項目建設以來,公司始終堅持綠色發展,按照“點上開發、面上保護”的總思路,向設計要環保、向科技要環保、向投入要環保。華泰龍公司先后投資510萬元修建了兩座生活污水處理廠,投資3300萬元用于水土保持及移植復墾,投資8603萬元治理礦區周邊本底水超標,投資1500萬元鋪設1.5萬平方米太陽能進行無煙礦區建設,打造出“廢水一滴不外流,礦區不冒一絲煙”的現代礦山企業。一期項目建設中,環保投入占建設總投資比例達11.3%。這一比例在二期項目建設中更是達到14%,創西藏企業環保投入之最。目前,整個礦區綠化率達80%以上,綠化面積65萬平方米,儼然一座公園式礦山。
一流工藝造就一流資源利用水平
在甲瑪銅礦二期選礦廠內,記者看到幾個巨大的金屬滾筒正在快速轉動。這是世界第三、亞洲第二大的半自磨機和球磨機。工人在監控中心通過電腦屏幕監控著設備的運轉情況,科技味十足。在海拔4800米的高度見到如此場景,讓人不由感到震撼。
甲瑪銅礦二期擴建工程被列入國家“十二五”有色金屬規劃和西藏自治區“十二五”重點建設項目,于2012年9月開始建設,設計生產規模為每日4萬噸,目前已經達產。二期項目率先在高原地區采用先進的SABC系統,選廠自動化控制水平在高原地區行業中名列第一。
“在甲瑪銅礦綠色開發過程中,科技助推起到了重要作用。”王平介紹說,礦山采、選、冶關鍵流程設計全部選擇綠色環保工藝,采用國內領先、世界一流的技術裝備,實施尾礦壓濾干排式堆存、廢水循環利用。甲瑪創造了國內有色金屬礦山綜合回收元素最多、選礦廠循環利用回水率最高、大斷面主運平窿最長、隔膜泵揚程最遠、采廠出礦與選廠受礦高差最大以及高原有色金屬礦山自動化水平一次性裝備最高、首次應用尾礦壓濾干排工藝等7個行業第一。
甲瑪銅礦為銅多金屬礦,伴生資源豐富。為將資源吃干榨凈,華泰龍公司與科研院所聯合攻關,不斷優化采礦設計方案,降低損失貧化情況,采用浮選工藝,實現資源的綜合回收,解決了銅、鉛、鋅、金、銀、鉬6種金屬選礦分離難題,極大提高了礦產資源節約與綜合利用水平。中國黃金集團還依托甲瑪銅礦,實施了“西藏特大型多金屬礦高效開發利用關鍵技術研究項目”,研究地下大規模安全高效采礦技術、精細化選礦關鍵技術、節能減排關鍵技術等,以此形成西藏特大型銅等多金屬礦高效開發綜合技術,為高原礦產資源的綠色、生態、環保、科技、綜合利用提供了技術支撐,為西藏地區礦業開發提供了標桿示范。
開創“企業+農戶”共同致富的“甲瑪模式”
甲瑪銅礦所在的甲瑪鄉,幾乎家家都住上了樓房,私家車早已是尋常之物。甲瑪銅礦的開發,給當地居民帶來了實實在在的好處。
記者在甲瑪銅礦看到這樣的數據:10年來,華泰龍公司累計生產銅17.76萬噸、黃金7050千克、銀35.99萬千克,累計實現銷售收入80.01億元,上繳稅費10.89億元,年納稅連續多年居西藏自治區礦山企業第1名,帶動墨竹工卡縣從貧困縣一躍成為全國率先實現“三大民生工程”的富裕縣。
華泰龍公司群眾工作部長康富珍介紹說,公司投資1900萬元與墨竹工卡縣甲瑪經濟合作社合作,共同成立了甲瑪工貿公司,全面承擔礦山運輸、綠化環保、勞務承包等業務,實現創收3.2億元,累計為甲瑪鄉群眾發放車輛租賃費2億多元,為甲瑪鄉群眾8次分紅1300余萬元。這種引領當地群眾共同致富的產業扶貧模式,被西藏自治區黨委政府稱為“甲瑪模式”,成為西藏地區央地一體發展、企地和諧共建的典范。
近年來,華泰龍公司累計投入扶貧幫困、改善民生資金1.4億元。其中,用于土地和牲畜補償3820萬元,協助農業生產590萬元,加強基礎設施建設532萬元,改善農牧民群眾生活條件165萬元,雇用當地臨時用工近10萬人次,有效帶動了當地農牧民群眾脫貧致富,得到了自治區各級黨委政府和農牧民群眾的廣泛支持認可。公司榮獲了“全國民族團結進步創建活動示范企業”榮譽稱號,被中科院授予“企業社會責任示范基地”稱號。
來源:中國礦業報
http://www.kubonews.com/2019051343873.html
每日即時更新新聞,請上:http://www.kubonews.com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