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10月2日 星期二

當失明者拿起相機,會拍下怎樣的照片?




文章摘要: 十一長假少不了拍照或攝影。我們一般都認為,攝影是光影的藝術,是視覺的表達。但是,你沒有想過,如果不對焦、甚至不用眼睛也可能拍下好的照片呢?《失明的攝影師》一書的攝影師們就是這樣完成了一次又一次創作。



十一長假少不了拍照或攝影。我們一般都認為,攝影是光影的藝術,是視覺的表達。但是,你沒有想過,如果不對焦、甚至不用眼睛也可能拍下好的照片呢?《失明的攝影師》一書的攝影師們就是這樣完成了一次又一次創作。


他們如何能成為一名攝影師?當他們按下快門,相機記錄下的物體他們自己並不能看到,這可以稱之為攝影嗎?



《我的腳是講述的中心部分》 攝影:比爾·沃瑟爾,英國,2006。



作為習慣用眼睛來觀察和判斷事物的大多數人,我們極少有誰會走近失明者的世界,去體會他們感知世界的方式。但凝視著書中他們拍下的這些照片,你或許也會感到彷彿一些障礙在消融,開始相信視覺和眼睛之外的感知方式,並且,意識到它們也同樣能用攝影記錄下來。


原文編著 | 朱利安·羅森斯坦 等


整合 | 小鹽



《失明的攝影師》
編著:(英)朱利安·羅森斯坦


坎迪亞·麥克威廉 梅爾·古丁
譯者:陳覓
版本:新經典·新星出版社 2018年8月


我們可以從一張照片開始——



攝影:艾麗西亞·梅倫德斯(Alicia Meléndez)


這是一個土豆。它佔據了整個畫面的大半,讓人無法不去凝視它,甚至,想去觸控它。它像一個心形,也可能被闡釋為情慾。拍攝者艾麗西亞·梅倫德斯是後天突然失明的,她保留著對視覺的記憶,但這些照片更展示了在失去視覺之後,她在束縛與發現中的新的自我。


下面兩幅同樣是艾麗西亞的作品——





《失明的攝影師》一書序言的作者坎迪亞·麥克威廉寫道:「艾麗西亞·梅倫德斯關於紙船的作品讓你不自覺地伸出手去找一張紙,重溫童年熟悉的遊戲——或許你閉著眼睛也能摺好,你熟知每一個步驟,依靠直覺便能摺疊、感受、向內向外、用力輕拽,你會意識到這是紙張而非布料,過於心急便會扯壞。你被這位攝影師帶回到童年,甚至帶回到嬰兒的時候,對待一切陌生的事物都想把它們塞到嘴裏。」


我們感受事物的方式,本就不只有觀看,還可以去觸控、去嗅聞、去聆聽、去暢飲、去品嚐……但只有在失明攝影師們的作品中,這些感知的過程才被清晰地捕捉和印刻下來。



《無題》 攝影:阿爾貝託·洛蘭卡,墨西哥,2012。


這隻蘋果比平常所見的蘋果更多地展現了它的光澤、飽滿與可能的甜香。而讓它變得特別的,正是照相機背後那個看不見的攝影師。


觸控也是一個重要的主題。在下面這幾幅由哈利·阿利森拍攝的照片中,都有一隻正在撫觸的手——




《蝸牛殼》攝影:哈利·阿利森,英國,2007。



《泰迪熊》 攝影:哈利·阿利森,英國,2007。



《保齡球》攝影:哈利·阿利森,英國,2007。


蝸牛殼上的紋理,泰迪熊柔軟的毛絨,人正在仔細地體會它們各自獨特的觸感;三根手指深入保齡球,感受到的是突然變得沉甸甸的重量。


還有人拍攝一朵波斯菊在風中的綻放,一滴水下落時的形狀,一個被長棍穿透卻未破裂的肥皂泡……



攝影:亞倫·拉莫斯(Aarón Ramos)



《無題》 攝影:李彥雙,中國,2009




《無題》,攝影:何塞·曼紐爾·帕切科,墨西哥,2006


這些照片的焦點也許是模糊的,構圖也經常挑戰著我們的習慣,但如坎迪亞·麥克威廉在序言中所寫:「從這些照片中,我們能真切地感受到,攝影師在拍照之前用手或心充分地體驗過這些畫面中的情景,而不是從持續的、帶有表演性質的生活影像中取巧地抽取冰冷的一幀,同其他時刻毫無分別。」


再日常不過的事物,再普通不過的角度,都煥發出了新異的光彩。有不同的人不約而同地低頭拍下了自己的腳和周圍的地面,這是什麼?自我與世界的關係嗎?



《無題》 攝影:雷蒙·吉梅內斯,墨西,2012。



雖然不算太多,但他們中也有人將鏡頭對準了人,尤其是人的表情。如果按我們慣常的打量方式去看這些照片,也許會不知道該關注的是什麼,但只要在想象中將容貌、衣著等等屬於外在的東西擱置,其捕捉的核心就很快明瞭起來——是情緒,是拍攝者與被拍攝者之間的交流、親密和喜悅。




攝影:坦維爾·布什,英國,2009




《無題》 攝影:李琦,中國,2009


所以,失明攝影師們的作品算得上奇蹟嗎?也許並不是,它們只是提醒了我們那些本來就存在的東西,那些被我們輕易忽略掉的形式與狀態。它們幫助我們領悟到,如書中所說:



「溫柔地捕捉一個時刻,需要的不一定是貪婪的目光,而是心的觸動;無論遭遇什麼,心都會找到一種方式來詮釋它所維繫的生命。」




《哈維爾教桑蒂拍照》,玻利維亞,2012



本文圖片及部分文字素材整合自《失明的攝影師》(版本:新經典·新星出版社 2018年8月),由新經典授權使用。整合:小鹽;編輯:小鹽 西西。題圖素材來自《泰迪熊》(攝影:哈利·阿利森)。未經出版方或新京報授權不得轉載,歡迎轉發至朋友圈。






直接點選 關鍵詞 檢視以往的精彩~





http://www.kubonews.com/2018100232765.html

每日即時更新新聞,請上:http://www.kubonews.com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