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11月25日 星期日

攝影,需要自虐纔會有突破!




文章摘要: 只會限制你攝影水平的提高而要用後期來為你提升水平後拍出的好片來


​​想不想讓提升自己的攝影水平,拍出更好的照片呢?這裏有幾種看起來有點「自虐」,但確實能大幅度提高自身水準的「修煉」方案,有追求的童鞋們都來試試吧~



1. 學著用膠片機


「膠片的感覺」一直深受小清新們的喜愛,網上更是有許多「如何調出膠片感」的後期教程,足以說明它的受歡迎程度。不管你喜不喜歡「膠片感」,學著用用膠片機吧。


和膠片機相比,數碼相機確實比較「自由」,但膠片機卻能逼著你去培養「鏡頭感」。



你無法通過 LCD 屏看到實時成像,必須預先對取景範圍和曝光引數有更深的瞭解;膠片的成本,逼著你在每拍一張照片之前都「三思而後行」……



如果你已經用數碼相機拍了一段時間,想進一步提高自身水平的話,不妨去二手店買或者租一臺膠片機,試著用它拍一段時間吧。


當你結束膠片機的「試煉」後,再用回數碼相機時,一定會驚喜地發現,自己的拍攝水平得到了明顯的提高!


2. 設定「拍攝數量限制」


許多人有「海拍」的習慣,看見啥就拍啥,最後拍出一大堆照片擠滿了儲存卡,然後建個資料夾「某日某地一遊」,把所有照片拷進去,就不再看了。這樣對提升水準沒啥幫助。


比較好的做法是,為自己設定一個「拍攝數量限制」,比如說,只拍攝/保留 5 張照片,多出來的都要刪掉。對於複雜一些的主體,可以適當增加數量上限。


這樣一來,你必須有更高的「拍點」,斟酌什麼該拍什麼不該拍,拍攝時也會更注意取景、構圖和角度,並預先制定好拍攝計劃。


比如說,當你想以「市場」為拍攝主題時,如果設定了 5 張的限制,一般就不會再拍這種看似資訊量很大,其實又亂又不好看的「大全景」了:



相反,由於存在拍攝數量的限制,你可能會做出拍攝計劃,拍一些更有意思的題材,比如說:


正在處理貨物的商販


正在聚精會神挑選貨物的顧客


有趣商品的大光圈特寫


市場上有趣的人(比如說維持秩序的保安、賣藝者等)


有趣的標語、宣傳畫或廣告牌


制定出這樣一份清單後,你會根據這個清單來尋找拍攝物件,並儘可能把每張照片拍好(而不是隨便拍十幾張了事)。



你會得到 5 張相對比較精彩的照片,而不是 200 張自己都懶得看,刪除都嫌麻煩的「流水賬」。



一開始,你會有種「狗熊掰苞米」的感覺,拍完一張才發現還有更好的題材;但堅持一段時間後,你會發現你的「眼界」會有很大的提高,作品的整體水平也會有顯著提升。


3. 嘗試不擅長的題材


每個攝影師都有它們比較喜歡、擅長的題材,同樣也有它們不擅長的題材。比如說,你可能覺得弱光環境拍攝很頭疼,他卻覺得拍逆光很難。


不要想著「我隨便拍拍人像就行」,這不是一個有追求的攝影愛好者該說的話。思考一下,在技術層面上(排除器材因素)你最「害怕」哪類題材,它就是你的短板。


在練習這些你平時不太接觸的題材時,你會學會一些新的技能,對提升個人能力很有幫助——不僅限於這個題材,而是在整個攝影技術層面。


比如說,你平時只負責會議攝影,但可以練一練運動攝影——運動攝影要求你有很快的反應、拍攝操作速度,而這對你的會議攝影工作也會產生幫助。



嘗試不同的「新領域」,你會獲得各種不同的能力。即使它對你的「本職工作」派不上用場,你也獲得了嶄新的體驗與經驗。


4. 在不理想的條件下拍攝


攝影界有一些流傳已久的「軍規」,比如說,「在黃金時刻拍攝」「陰天適合拍人像」「在窗邊用自然光拍食物」等等。遵循這些規律,往往更容易拍出好照片。


但是,如果你想提高自身水平,就不能只滿足於在這些「最佳條件」下拍攝,而是要學會如何在不理想的條件下,克服不利因素出片。這就要求你勤于思考,解決問題。


比如說,都知道在中午近似頂光的猛烈陽光下會產生不自然的陰影,拍攝效果不好;但你可以俯拍,把頂光變順光;可以製造陰影,聚焦特寫,消除頂光的負面影響。




把一手好牌打好,不算什麼;把一手壞牌打好,纔算有本事。對攝影而言也是如此——在理想的條件下出片,很正常;在不理想的條件下也能克服困難出片,才叫有水平。


換句話說,如果你能做到在不理想的高難度拍攝條件下也能出片,在理想條件下拍攝那當然是如魚得水,得心應手。


5. 儘量不後期


現在的後期軟體,效果越來越強大,製作也越來越簡單。你可以一鍵把人像磨皮美白大眼睛,可以一鍵把風光照的色彩變得更鮮豔,也可以輕鬆把干擾景物 P 掉。


後期讓我們的創作變得很方便。然而,過於依賴後期,只會限制你攝影水平的提高。你會降低對前期拍攝環節的重視程度,「反正可以後期 P 一下」。


如果你想提升自身的拍攝水平,那就在拍攝環節解決問題,而儘量不後期。


你會更考慮取景構圖和拍攝角度,用取景框來排除干擾景物,而不是後期軟體;你會尋找更好的光位來拍攝出更鮮豔的色彩,而不是後期調一下就完事…….



我並不是反對後期,而是在讓您在「修煉」期間儘量不後期。不要試圖依賴後期來為你的爛片「雪中送炭」,而要用後期來為你提升水平後拍出的好片來「錦上添花」。


攝影技術的提升是經驗的積累,借鑑前人的知識和技巧能夠快速提高我們的照片拍攝水平。在膠片時代,經無數攝影師的經驗積累匯聚,形成了九條簡化操作、最實用的攝影技巧。這些簡化的攝影技巧,將幫助你應對很多難以掌控的拍攝場景。




1.陽光16法則


對於風景攝影而言,過分依靠相機的測光結果往往不能得到最佳的拍攝效果。比如場景中存在大面積暗色景物時,相機的測光系統會增加曝光量,得到的照片效果呈現過曝的效果,天空變成慘白一片,沒有任何細節。


這時如果採用「陽光十六法則」,就不會出現這種情況。陽光的照射強度是相對固定的,在陽光照射充足的室外,將相機的光圈設定為F16、快門速度為 1/125秒(ISO為100的前提下)就可以拍出色彩濃烈,曝光正常的風景照片了。根據這個法則,碰到反光較為強烈的環境,比如在海灘上攝影時,應該使用F/22光圈,在光線受到減弱時,比如多雲情況下應使用F/11光圈。



© Doris Landertinger


2.月光11、5.6法則


根據專業人士的測量,滿月時的亮度值為EV15,相機ISO設定在100時,採用1/125秒的快門速度,採用光圈F11拍攝可獲得正常的視覺效果。半月時需要增加4倍曝光量,曝光組合可設定為ISO100、快門1/60秒、光圈F5.6。


而在拍攝月芽時甚至需近1秒長的曝光。細分析起來並不是因為它們大小的變化引起亮度的下降,而是月亮在盈虧變化時所受到陽光照射的角度起著變化。拍攝月亮忌曝光過度,多曝光會成為一個白圈,毫無月亮的感覺,所以稱為月球,是因為它有立體感。



© Hidenobu Suzuki



3.相機抖動法則


當你手持相機拍攝時,快門的速度不能小於鏡頭焦距的倒數。如果快門速度越慢,那麼拍攝抖動時就越可能降低銳度。如果用50mm焦距的話,快門就要達到1/50秒以上為宜,只有當環境實在昏暗時,用閃光燈、腳架或者把相機放在硬物上防止抖動。



© Aashit Desai


4.灰板法則


灰板是拍攝的利器。可是如果身上沒有灰度板怎麼辦呢?可以將手背(手心太白,手背顏色接近臉部)攤開面向陽光,對手背進行測光,然後加一檔曝光。



© Katsuyoshi Nakahara


5.景深法則


當被攝物體比較深的時候,應該對焦點選擇在景深的前1/3處,因為這樣,對焦點後的景深是之前的2倍。各種光圈和焦段組合都可以使用這個法則。記住,光圈越小,焦距越短,距離被攝物體越遠,景深就越大。



© Christoph Schaarschmidt



6.快速閃光輸出法則


對於普通使用者而言,專用熱靴TTL閃光燈價格昂貴,很多人用售價僅有100多元的通用介面的熱靴閃光等替代。以國產的閃光燈為例,不過它確是一款具備燈身自動測量閃光的自動閃光燈。


當我們需要在室外拍攝逆光人像照片時候,爲了保證天空的細節和逆光條件下較暗的人臉光比均勻,我們需要用閃光燈對人臉進行補光。


我們將閃光燈的感光度設為相機ISO的兩倍(比如相機ISO100、閃光燈ISO400)。相機採用光圈優先曝光,相機選擇的光圈要和閃光燈上設定的光圈一致。按照天空的亮度進行曝光,經過閃光的照明陰影區的人臉亮度通常比天空的亮度低一檔,照片整體的光比非常合適。



© Elias Braga


7.捕捉動態法則


這條法則是根據角度與速度的經驗公式而來的。如果物體沿著鏡頭的軸線運動你能夠用1/125的快門捕捉下,那麼它追至於鏡頭軸線的運動能用1/500秒捕捉下來。也就是說,如果物體沿鏡頭軸線稱45度運動,只需要1/250的快門速度。



© Reynold Dewantara


8.日落法則


拍攝落日時,要對落日上部測光,但是不能讓太陽出現在你的取景器中。如果想讓日落看上去比實際晚一小時,可以在曝光補償中減一檔。




© Kellie Netherwood


9.閃光距離法則


這個法則很簡單:距離乘以2,感光度乘以4。例如,你的閃光燈在ISO 100時,有效距離為6米。如果你想使閃光燈的距離達到12米時,則需要ISO 400。



© Gaby Barathieu


更多攝影教程請關注我們的公眾號:攝影日課​​​​





http://www.kubonews.com/2018112538260.html

每日即時更新新聞,請上:http://www.kubonews.com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