恐怕每個人都有過背後說人壞話的經歷。為什麼有些人特別喜歡背後「嚼舌根」?為什麼我們明知說壞話不好,仍會在小團體討論中,一頭扎入有罪的快樂中?聽聽從心理學角度怎麼分析。
每個人都知道說人壞話不好,而且任何人也不想自己被視為「爛舌頭」,……但在這個世界上,恐怕很難找到從不說別人壞話的人。心理學家相信這是一種普遍行為,因為「60%的成人對話都是為了談論某個不在場的人,而且大多數情況下都會對此人有所評價。」
喜歡說別人壞話不只屬於那些操縱慾強且心術不正的人。在家中,在單位,在朋友之間,我們卻常常不可抑制地扎進這種有罪的快樂之中。為什麼呢?看看心理學家的深入分析:
說別人壞話是可以創建社會聯繫
先舉個事例:李女士與另外一個部門的同事並不熟悉,偶然培訓機會坐在一起,李女士故意說起那個同事上司的壞話,兩個人之間的芥蒂,李女士之前有所耳聞。那個同事頓感遇到知音般,一吐內心的不快,掏心掏肺。
就這麼神奇,不在場的人頓時變成了壞人,而評判者卻都一下子變成了好人。說人壞話不僅可以令彼此開心,惡意的分享還能迅速拉近兩個人的距離。最值得玩味的是,有時候,說另一個人壞話更能顯示自己的真誠和信任,對方也會因此受到感動,並領情地自願吐露心中的「秘密」。心理學家認為「與分享積極的信息相比,一起憎恨某人能夠鑄造更加牢固的關係。」原本不熟悉的兩個人一旦說了同一個人的壞話,就會彼此感到親近,因為他們確信對方與自己有著相同的價值觀和判斷力。這樣的情景,對大多數的職場人而言並不陌生。
這超越我們的社會規範,道德標準的範疇。儘管名聲不好,說別人壞話卻有著一種積極的作用——可以傳遞集體的規則和價值。很多時候,職場新人就是通過單位里的流言飛語,迅速融入新集體,了解單位潛規則。
此外,在社會發展的過程中,說別人壞話還可以是一張王牌。我們不斷重複競爭對手的不幸遭遇,尤其當他們是異性或上級時,隱藏的目的是利用這些信息獲得社會攀升。即使不能攀升,至少誹謗的過程能令我們心花怒放,就像是幸災樂禍的快感。精神分析學家解釋道:「在無意識層面,我們總是渴望比自己想要消滅的人活得更加長久。」因此,當我們得知自己討厭的人遭受重大打擊後總會情不自禁地大笑……儘管這麼做始終伴隨著一絲負罪感。
說別人壞話可以令自己安心
說別人壞話反映了說壞話那個人的劣等感、妒忌心和真實的想法,等等。說壞話是一種攻擊性行為。根據心理學家的觀察:說人壞話的行為在我們很小的時候就出現了,只要身處家庭環境以外,我們就不可避免地與人比較。當人沮喪/憤怒/嫉妒……時,都有可能產生這種攻擊性行為。相對於肢體暴力,語言暴力用得更順手,更讓人安心。
人們很多時候,會通過與別人的比較來確認自身的價值。當一個人不自信,不能認同自己時,最容易的方法就是詆毀別人來肯定自己。當一個人內心焦慮,為了表達自己的焦慮,以說別人壞話來獲得安慰和幫助是一種簡單方便的方法。
譬如:有些女人會對丈夫輕聲議論:「你看那個女人穿這麼短的裙子,腿又如此粗壯,不正經又難看!太缺乏氣質了!」
這麼說其實隱藏了她對自己吸引力的擔憂。別人越是反襯出我們的缺陷,越是讓我們對自己的弱點感到不安,我們就越會針對他,說他的壞話。
另如,通過諸如「那個人是花了錢才拿到這個學位」之類的話,我們可以為自己的不成功感到安心。有時候說別人壞話還能帶來很多快樂。比如激起對方的好奇心,壟斷語言的空間,證明自己知曉很多內情,是個萬事通。精神分析學家進一步解釋:「通過投射,我們還可以將自己拒絕承認的缺陷加到別人頭上。」
不過,專家指出,說壞話並不一定都是出於惡意。為什麼我們會說新的項目主管在從前的崗位上受過紀律處分?可能有很多原因,比如出於模仿(我經常聽見父母說別人壞話,我覺得自己也可以這麼做),為了使自己的情緒合理化(比如害怕競爭)或為了收集信息故意說瞎話等等。
為此,心理學家提醒我們,說別人壞話是一種高風險的運動,可能很快就淪為粗鄙,因此有必要努力避免。
承認自己的攻擊性
有時候,說壞話還可能對被說的人造成危險。不知情的被說者可能會喪失所有自我保護的可能,成為長期遭受懷疑的目標。所謂無風不起浪,讓最虛假的信息也具有了可信性。口耳相傳會使壞話加重、放大,並轉變成流言。心理學家指出:「一旦我們的名聲受損,其他人就會主動承擔起維持我們壞名聲的責任,甚至進一步抹黑。」這是因為我們更容易記住負面的信息,並相信它們更有價值。
為此,心理學家提醒我們:「說壞話不能解決任何問題,不能給人任何持續的滿足,除非在接受心理治療期間。」因為在治療過程中,說別人壞話在私密的診室中得到許可。「承認自己的攻擊性,可以打開一條新的道路,可以更好地了解和接受自己,包括自己的陰暗面。病人可以因此走出詆毀別人的心理習慣,將這分能量用於自我建設和獲取幸福。」
自信的人無須通過詆毀他人來彰顯自己的價值。承認自己的攻擊性並加以化解,毒蛇的舌頭遲早會變成和平的信鴿。
如果非要說些壞話
說壞話時,掌握一個原則:要只針對這個人做事的方式,而不上升到人格攻擊。比如「我不能理解他為什麼這樣解決這個問題」;壞話說過之後,還有一個「結尾好,一切都好」的原則——就是把壞話的結尾結好了,比如「唉,我發了這麼多牢騷,心裡不堵了,謝謝你借我耳朵啊!」這樣能夠減輕說的那些壞話的分量,也能化解尷尬——其實聽你說壞話的人也許很不安呢!還有一個最重要的原則:少說別人壞話,因為這事真是挺冒險的。
如果有人說你壞話
壞話具有嚴重的破壞性,它會給被說者貼上一個標籤,然後他/她做什麼都會被人按照壞話指控的那樣來理解。行為主義心理學家建議「要進行溝通!」
舉例說:比如,A對B說了你的壞話,B告訴了你。此時你應該對B說,會與A核實有關內容。然後,你可以找到A:「你似乎這麼說過我,我不明白你為什麼不直接對我說,但既然與我有關,我希望一起討論一下。」如果A試圖將矛頭轉向B,千萬不要上A的賊船,明確地告訴A:「我不想說B的是非,我更願意談一談我們之間的問題。」
要是說壞話的人來個死不認賬,我就是沒說,你怎麼辦?行為主義心理學家建議:「這是一個機會,你可以要求對方嚴肅地考慮一下自己的行為,並重新建立對話。」如果你作出如此冷靜的反應,對方再在背後說你壞話的可能性將會少得多。
上述行為主義心理學家的建議,我覺得適用於他們西方文化和生活習慣,這種太理性的解決方式,在我們中國,就是賣人了,就是在A面前把B賣了,這樣你就把A和B的關係都搞砸了,也把你和B的關係搞砸了,等於不會做人。可行的方法應該是:反思——也許你曾經有意無意地傷害過A的自尊心或在A面前自戀地表達過優越感?如果不是這樣,那麼向B表明你不是A所說的那樣,要是有機會,希望B向A及其他的人澄清和維護你的名譽。而在A面前,就當自己並不知道A說過你的壞話,同時可以巧妙地討論你被A說壞話的那部分內容。如果這壞話很惡意,廣大人民群眾盡人皆知,嚴重影響你的人格和形象了,你跟A當面鑼對面鼓地對質也不遲——要知道,誰也不是好欺負的。
http://www.kubonews.com/2018103135698.html
每日即時更新新聞,請上:http://www.kubonews.com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