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道是不是因為特殊體質的遺傳,清代帝王之死大多乾脆利落,很少有拖泥帶水纏綿病榻者。
康熙、雍正、乾隆、嘉慶這四代皇帝,死前都沒有什麼徵兆。
從「偶染微恙」到撒手人寰,短則三天,長不過一周。
因此,嗣皇帝的詔書中往往有「忽遭大故」「聞之驚慟」之語。
不過四人相比,雍正的死相比其他人,還是更為突然了些。
雍正十三年(1735年)八月二十二日晚上十點左右,大學士張廷玉剛剛就寢,突然被一陣急劇的敲門聲驚醒。
圓明園的太監前來傳旨,召他火速入宮。
張廷玉一邊向圓明園「疾趨」,一邊心中惶惶不安。白天剛剛見過皇帝,怎麼這麼晚又宣召?
從西南門進入圓明園來到寢宮,他驚訝地看到,雍正皇帝躺在大床上,已經兩目緊閉,呼吸微弱,不認識人了。
張廷玉在回憶錄中說自己當時的反應是「驚駭欲絕」。
雍正今年不過58歲,年齡並不算老。前兩天,也就是八月二十日,皇帝身體確實有些不爽快,不過仍然辦事如常。
雖然二十二日,病情加重了些,但仍然能接見大臣,處理政務,何以這麼快就陷入彌留狀態?
太醫進葯無效,拖到二十三日子時,在大家的惶惶無措中,雍正去世了。《張廷玉年譜·雍正十三年》
對於雍正的去世,後人產生了種種推測,其中最荒誕不經的說法當然是呂四娘飛劍取首級。
不過當代史學家比較一致的結論是,雍正的暴亡是服用丹藥所致。
作為清代帝王中最有個性的一個,雍正的為人行事多有離經叛道之處。
他精研佛法又迷信方術,對道教的丹藥理論十分感興趣,平時愛吃丹藥「即濟丹」,還經常把它賜給自己的親信大臣。
他在後宮之中養了幾位道士,他們的任務就是為雍正提煉能令他增強精力、延年益壽的「仙丹」。
《雍正傳》雖然正史不敢記載,但考究諸多種史料檔案,原本沒有致命大病的他,應該確系病急亂投醫。
在道士的勸說下服用了含有劇毒的「丹藥」而提前離開了人世。
最有力的證據是雍正死後第三天,乾隆皇帝就將宮中那些煉丹的道士全部掃地出門。(《清高宗實錄》)
雍正去世如此倉促,以至於沒來得及留下任何遺詔。誰都知道在此情況下,最重要的事當然是確定新君。
弘曆和弘晝此時忙於大聲哭號,宣布誰是新君這件事必須由大臣們來完成。
為了避免康熙晚年的悲劇,雍正發明了「秘密立儲」之制。
早在雍正元年(1723年)八月十七日,他就親書密旨,藏於「正大光明」匾之後。群龍無首之際,還是德高望重的張廷玉先鎮定下來。
作為雍正帝的親信,他知道雍正秘密立儲的全過程。
在年譜中,他回憶說:「我和鄂爾泰對聚集在寢宮的王公大臣們說:
大行皇帝生前寫有傳位密詔,曾讓我們二人看過。現在最緊要的事就是要找到密詔。
大家說是。於是命令總管太監去找。總管太監說:這件事皇上沒有和我們說過,不知道密詔藏在哪兒。
張廷玉說:大行皇帝當日密封的文件,應該也不會多。你就找外面用黃紙封著,背後寫一個『封』字的小盒,應該就是。
一小會兒,太監把密詔找到了。王公大臣們共同捧到燈下宣讀。
雍正的遺詔原文如下:
寶親王皇四子弘曆秉性仁慈,居心孝友,聖祖皇考於諸孫之中最為鍾愛,撫養宮中,恩逾常格。
雍正元年八月間,朕於乾清宮召諸王滿漢大臣入見,面諭以建儲一事,親書諭旨,加以密封,收藏於乾清宮最高之處。
即立弘曆為皇太子之旨也。其後仍封親王者,蓋令備位藩封,諳習政事,以增廣識見,今既遭大事,著繼朕登極,即皇帝位。
張廷玉在《年譜》中回憶說:「新皇帝乾隆聽到是自己繼承大位後,立刻伏地大哭良久,王公大臣再三勸解,新皇帝仍不起來。」
弘曆的痛哭是真情實意,痛快淋漓。雖然早就猜到自己將是大清帝國的繼承人,但對父親的死他確實毫無準備。
他早已作好40歲甚至50歲繼位的心理準備,因為看起來他的儲君生涯將是一場無比漫長的耐力競賽。
沒想到父親的壽命比祖父短了11年,去世時年僅58歲,使自己得以在25歲的盛年位登大寶。
弘曆不能不為自己的幸運慶幸。
回顧整個中國歷史,在帝位交接那一刻,曾經出現過多少雲譎波詭,明槍暗箭。
大清開國以來,5位皇帝登位,都經過了激烈的鬥爭,幾乎每一代都是劍拔弩張,甚至腥風血雨。
只有自己的繼位過程,光明正大,水到渠成,沒有一絲波瀾。命運對自己實在是太慷慨了。
不過作為一個情商極高的人,弘曆絕不會泄露心中的任何一絲興奮。他迅速調動起全部精神,投入到「孝子」角色中去。
大行皇帝的喪事進行得迅速而周到。
《清高宗實錄》記載,新君對於喪禮上孝子的所有規定動作,都演出得十分儘力,十分到位,十分令人感動:
大殮之際,他「痛哭失聲,擗踴無數,就是說無數次掙扎跳躍,攔著不讓人蓋上棺材。
從頭一天夜半到第二天日暮,皇上哀慟深切,哭不停聲,一整天水漿不進,群臣伏地環跪,懇請皇上節哀。
皇上悲不自勝,左右都感動哭泣,弗敢仰視。
按禮制要求,大行皇帝(剛剛死去的皇帝)皇輿回紫禁城時,嗣皇帝應該在乾清門內迎接。
然而弘曆不同意這樣做,他堅持要親自全程護送皇輿回宮。
大臣們當然不能同意這有違成例的做法,為此弘曆宣諭大臣說:「若在乾清門內迎接,心實不忍,王大臣等不必固請,俾得稍盡此心。
《清高宗實錄》記載,在護送大行皇帝皇輿回宮的一路之上,弘曆「哭不停聲」。
進入乾清門前一刻,他又傳諭,不以新皇帝身份直接由乾清門入,而要由內右門入,以示對剛剛死去的老皇帝的尊重。
換做其他任何一個孝子也不可能把這些細節做得更到位了。
http://www.kubonews.com/2018113038599.html
每日即時更新新聞,請上:http://www.kubonews.com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